市文广新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1市文广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20XX年,乳山市文广新局紧扣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要求和部署,积极实施“文化活市”战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手抓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XX年工作总结
一、创先争优,文化事业赢得新突破
1、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按照全国文化先进市评选的通知要求,我市通过严抓材料整理、设施提升、自查整改、迎接验收等工作环节,以优异的成绩入选全国文化先进县初评。积极与上对接,同时立足实际,在优势项目上下功夫、做文章,突出特色,培育亮点,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为成功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打下良好基础。
2、设施载体不断创优。规划建设了市级文化设施精品工程。筹建乳山市文博中心,打造面积1万平方米,含博物馆、美术馆、文广新局办公区于一体的集中展示乳山历史文化的新窗口。市领导及专家已对博物馆布展方案进行了评审。目前,施工方案已确定。室内装修概算已完成,现正移交财政局,准备招投标。预计明年10月份开放;完善提升了镇村文化载体。为镇村文化载体配备了246台微机,安装了文化信息资源软件,硬件设施得到优化。通过资源优化、布局调整,将综合文化站与中心村、中心社区融合,优化提升了15个镇级综合文化站,打造了闻涛社区、北海社区、六村屯社区等30个星级文化大院,建设提升了10个社区图书室,有效提升了镇村两级文化设施的档次和利用率。其中,我局被评为全省“农家书屋”工作先进单位,白沙滩镇文化站被评为省级一级文化站。
3、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创新文化惠民服务模式。创新文化惠民机制,探索建设了文化惠民网格化管理、菜单式服务模式。依托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包括公共文化资源、文化惠民服务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在线点播、信息反馈、执行落实6大版块的文化惠民服务平台。目前,文化惠民网络平台已正式运营,群众可以通过登陆网址,查看平台上相关文化活动并预约服务。这一模式推进了实现文化资源统筹化、均等化、网格化、经常化,达到文化建设共建共享的最大价值;创新免费开放服务功能。图书馆开设了“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建设“尼山书院”,打造了“国学堂”、“读书沙龙”“文化体验中心”三大优质服务项目,举办“国学堂”16次,参加320人次,开展读书沙龙活动32期,参加1000余人次。开展了世界读书日、读书节暨大型图书展等活动;市文化馆开设青春萨克斯培训、“戏曲票友之家”、舞蹈骨干培训班、合唱艺术培训班等文化惠民服务项目,辅导培训2840人次;冯德英文学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充分发挥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接待有来自党政军工农商学等100多家单位,参观人员7万多人,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提升。
4、文化品牌不断创建。品牌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举办央视《我要上春晚》走基层全国选拔乳山站海选活动,共有136个节目400多名演员参加了海选,其中两个节目晋级赴济南参加山东站决赛。举办“仁爱乳山欢乐盛夏”乳山市20XX年“农信杯”消夏文化夜市,为期时3个月,设置专业文艺团体(吕剧团)专场、社会文艺团体(百合艺术团、心连心艺术团)专场、社区居民专场、教育系统专场等17场演出,参加演员20XX余人,基层群众参与文化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以“中国梦乳山情”为主题的马年春晚、“农信杯”20XX年乳山市秧歌汇演等节庆文化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母爱文化齐鲁行活动、“中国梦、劳动美”全市职工文艺演出等文艺演出活动20余场,迎新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乳山刻字艺术展、全市职工国画展、乳山作协作家创作成果展、庆七·一暨乳山市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书画展、女书画家协会成立大会暨女画家作品展等书画摄影展览13场,全年免费送戏下乡130场,送电影下乡7212场,送图书下乡1200余册,送书画培训、戏曲培训、舞蹈培训下乡48期,有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5、艺术精品不断创收。大型现代吕剧《乳娘》被被授予泰山文艺奖、山东省十个一精品工程奖。在全省57部剧目参加“山东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申报工作中,《乳娘》成功入选10部重点剧目;今年新编排了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大型现代吕剧《使命》,在我市进行了汇报演出,威海市纪委领导给予高度评价,11月份准备到威海进行展演。
二、培育引导,文化产业进入快车道
1、稳步推进在建项目和有意向项目建设。以《20XX年文化产业重点工作安排》为抓手,文旗创意大厦项目,项目评估报告已制定,待评估报告认定后进行土地招拍挂。华百电影广场项目,已完成主体建筑封顶工作。福如东海展览馆项目,正在对标准层二层进行施工,封顶工作完成一半。中国友联画院(山东创作中心)项目,已完成11幢别墅群的封顶工作,正在对画家公寓进行装修。马石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乳山寨镇原济南军区总医院旧址已完成陈列布展,下月挂牌正式对外开放。
二是积极组织申报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和企业。已创建了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多福山国际养生旅游度假区、老胶东古玩字画城等3个威海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福如东海文化园、吕剧团等14个威海市重点文化企业。今年,我们还组织了福如东海文化园、台依湖国际酒庄生态文化区申报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三是加快区域文化产业交流。招商引资发力,围绕影视、动漫、文化娱乐、养生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了招商活动22次。参观考察了青岛创意100文化产业园等省内优秀文化旅游项目,学习文化产业先进经验。邀请客商参加了全国知名企业乳山行活动,加强与知名企业交流,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创新。组织文化企业参加了山东省文博会及20XX中韩(威海)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交流会、第二十届鲁台经贸洽谈会的海峡两岸文创合作交流会。和乳山市文化产业“十大领域繁荣发展”调研观摩活动,加强了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力优秀企业新型运营模式,推动我市文化企业突破发展、上档升级。
20XX年,乳山市文广新局紧扣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要求和部署,积极实施“文化活市”战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手抓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XX年工作总结
一、创先争优,文化事业赢得新突破
1、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按照全国文化先进市评选的通知要求,我市通过严抓材料整理、设施提升、自查整改、迎接验收等工作环节,以优异的成绩入选全国文化先进县初评。积极与上对接,同时立足实际,在优势项目上下功夫、做文章,突出特色,培育亮点,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为成功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打下良好基础。
2、设施载体不断创优。规划建设了市级文化设施精品工程。筹建乳山市文博中心,打造面积1万平方米,含博物馆、美术馆、文广新局办公区于一体的集中展示乳山历史文化的新窗口。市领导及专家已对博物馆布展方案进行了评审。目前,施工方案已确定。室内装修概算已完成,现正移交财政局,准备招投标。预计明年10月份开放;完善提升了镇村文化载体。为镇村文化载体配备了246台微机,安装了文化信息资源软件,硬件设施得到优化。通过资源优化、布局调整,将综合文化站与中心村、中心社区融合,优化提升了15个镇级综合文化站,打造了闻涛社区、北海社区、六村屯社区等30个星级文化大院,建设提升了10个社区图书室,有效提升了镇村两级文化设施的档次和利用率。其中,我局被评为全省“农家书屋”工作先进单位,白沙滩镇文化站被评为省级一级文化站。
3、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创新文化惠民服务模式。创新文化惠民机制,探索建设了文化惠民网格化管理、菜单式服务模式。依托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包括公共文化资源、文化惠民服务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在线点播、信息反馈、执行落实6大版块的文化惠民服务平台。目前,文化惠民网络平台已正式运营,群众可以通过登陆网址,查看平台上相关文化活动并预约服务。这一模式推进了实现文化资源统筹化、均等化、网格化、经常化,达到文化建设共建共享的最大价值;创新免费开放服务功能。图书馆开设了“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建设“尼山书院”,打造了“国学堂”、“读书沙龙”“文化体验中心”三大优质服务项目,举办“国学堂”16次,参加320人次,开展读书沙龙活动32期,参加1000余人次。开展了世界读书日、读书节暨大型图书展等活动;市文化馆开设青春萨克斯培训、“戏曲票友之家”、舞蹈骨干培训班、合唱艺术培训班等文化惠民服务项目,辅导培训2840人次;冯德英文学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充分发挥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接待有来自党政军工农商学等100多家单位,参观人员7万多人,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提升。
4、文化品牌不断创建。品牌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举办央视《我要上春晚》走基层全国选拔乳山站海选活动,共有136个节目400多名演员参加了海选,其中两个节目晋级赴济南参加山东站决赛。举办“仁爱乳山欢乐盛夏”乳山市20XX年“农信杯”消夏文化夜市,为期时3个月,设置专业文艺团体(吕剧团)专场、社会文艺团体(百合艺术团、心连心艺术团)专场、社区居民专场、教育系统专场等17场演出,参加演员20XX余人,基层群众参与文化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以“中国梦乳山情”为主题的马年春晚、“农信杯”20XX年乳山市秧歌汇演等节庆文化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母爱文化齐鲁行活动、“中国梦、劳动美”全市职工文艺演出等文艺演出活动20余场,迎新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乳山刻字艺术展、全市职工国画展、乳山作协作家创作成果展、庆七·一暨乳山市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书画展、女书画家协会成立大会暨女画家作品展等书画摄影展览13场,全年免费送戏下乡130场,送电影下乡7212场,送图书下乡1200余册,送书画培训、戏曲培训、舞蹈培训下乡48期,有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5、艺术精品不断创收。大型现代吕剧《乳娘》被被授予泰山文艺奖、山东省十个一精品工程奖。在全省57部剧目参加“山东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申报工作中,《乳娘》成功入选10部重点剧目;今年新编排了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大型现代吕剧《使命》,在我市进行了汇报演出,威海市纪委领导给予高度评价,11月份准备到威海进行展演。
二、培育引导,文化产业进入快车道
1、稳步推进在建项目和有意向项目建设。以《20XX年文化产业重点工作安排》为抓手,文旗创意大厦项目,项目评估报告已制定,待评估报告认定后进行土地招拍挂。华百电影广场项目,已完成主体建筑封顶工作。福如东海展览馆项目,正在对标准层二层进行施工,封顶工作完成一半。中国友联画院(山东创作中心)项目,已完成11幢别墅群的封顶工作,正在对画家公寓进行装修。马石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乳山寨镇原济南军区总医院旧址已完成陈列布展,下月挂牌正式对外开放。
二是积极组织申报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和企业。已创建了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多福山国际养生旅游度假区、老胶东古玩字画城等3个威海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福如东海文化园、吕剧团等14个威海市重点文化企业。今年,我们还组织了福如东海文化园、台依湖国际酒庄生态文化区申报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三是加快区域文化产业交流。招商引资发力,围绕影视、动漫、文化娱乐、养生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了招商活动22次。参观考察了青岛创意100文化产业园等省内优秀文化旅游项目,学习文化产业先进经验。邀请客商参加了全国知名企业乳山行活动,加强与知名企业交流,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创新。组织文化企业参加了山东省文博会及20XX中韩(威海)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交流会、第二十届鲁台经贸洽谈会的海峡两岸文创合作交流会。和乳山市文化产业“十大领域繁荣发展”调研观摩活动,加强了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力优秀企业新型运营模式,推动我市文化企业突破发展、上档升级。
四、坚持创作发力,着力推动文艺精品新繁华
一是承借大型现代吕剧《乳娘》入选“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重点剧目”的东风,进行再打磨、精创编,依托“母爱文化齐鲁行”,进一步拓宽演出市场,力争走出省外;二是依照上级领导意见,进一步打造完善大型现代吕剧《使命》,为争创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做好预备;三是围绕“民族大团结”这一主题,以我市农村妇女宋维莲十几年如一日收养维吾尔孩子为题材,创编新一部大型现代吕剧《宋维莲》,力争成为精品力作;四是以乳山文学艺术奖为导向,引导文学艺术协会发挥作用,出精品,出版《乳山摄影》杂志。
五、坚持规范为本,着力修建市场繁华新环境
着眼于依法行政,加强和改进文化市场管理和广电新闻出版行业管理。一是以减政放权为目标,以依法行政为抓手,全面规范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减少审批事项,紧缩审批事限,进步审批效力,做好上级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适当放开游艺厅经营场所间隔限制。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监视,做好文化经营单位的年检等平常工作。按上级要求,认真做文化市场监管与服务平台基础数字建设工作。二是加强广电行业管理,加强监视,规范电视购物中心、健康养老、医疗器械广告。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严格广电领导值班带班制度,确保安全播出。
2株洲市文广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
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打好主体战,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文化支撑,文化发展呈现新气象。全年《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刊发了20多篇文章推介株洲文化建设经验。
一、推动设施建设,取得大突破。针对我市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以及戏剧传承中心规模小、档次低、设施设备简陋,难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情况,开展了多次调研,提出多套解决方案。市委、市政府已于今年8月通过,决定市图书馆新建,市博物馆、美术馆迁入新设施,市艺术馆、戏剧传承中心搬迁改造。目前,各建设项目正抓紧与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全速推进立项报批、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各县市区也在推动核心文化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造工作,炎陵县文体中心等一批新设施于年内投入使用。醴陵陶瓷博物馆、茶陵革命纪念馆、石峰秋瑾故居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谋划工作抓手,打造“五个一”。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在各县市区重点打造“五个一”。即:一县一批文化示范站点,一县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优秀项目,一县一项重点文化产业,一县一个文化活动品牌,一县一支文化志愿队伍。围绕这一目标,年初制定了标准、拿出了措施,年中介绍了经验、推动了落实,目前正在评比表彰,对外公布。
三、强化人才培养,力求解难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三种手段,努力拓展人才培养平台。“走出去”,即依托高校、中央院团等平台,开展高端委培,今年已完成第一批选送计划。此外,组织骨干参加国内省内各类高级研修班,强化业务水平。“请进来”,即聘请省内外专家来株开展为期一周左右的专项短训。今年已开办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业余文艺团队辅导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以及声乐舞蹈高级研修班等共4个短期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专业艺术人员400余人参训。“传帮带”,主要是单位内部以师徒“结对子”、“拜师学艺”等形式进行专业技能传帮带,加快成长速度,推动技艺传承。
四、紧贴群众需求,活动受欢迎。形成年度文化活动务虚研讨机制,年初规划新思路、新亮点。调动社会力量,延办多年反映较好的活动。连续两年的欢乐潇湘·欢乐株洲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每年公开演出百余场,选送14个节目参加全省决赛,获得3金3银3铜的好成绩。第十二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每周定期开讲的神农大讲坛、国学大讲坛等百余个活动组成的株洲读书月活动,不断推高市民读书热情。11月公布的城市阅读指数,株洲位列全省第二。此外,韵律株洲·高雅艺术巡演、神农湖水秀、湘江边的旧书摊、“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活动,都气氛浓烈,广受欢迎。同时,紧贴群众需求,策划出全新的活动品牌。开办周末剧场,实现每周一场,受到文化部副部长董伟的高度肯定。举办“社区大舞台”,全市118家业余团队报名,登台演出,整个活动分为定点演出、进社区巡回演出和团队评星定级三个部分,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五、创作艺术精品,排出好剧目。借鉴百老汇音乐剧的成功运作模式,与国家顶级团队联合创作音乐剧《垃圾宝贝》。目前,该剧已顺利开排。举办戏剧艺术月,全市6个专业团队在9月公开演出15场创作移植剧目,充分展示了改革后专业团队的实力与活力。复排大型歌剧《江姐》被市活动办确定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目前已演出50多场。复排《五女拜寿》、《刘海砍樵》、《春草闯堂》、《哑女告状》等众多好戏,在周末剧场演出,受到市民热捧。
六、保障基本权益,文化惠民生。今年株洲市实施了一百个民生项目,文化占了7项。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乡镇、街道、社区全覆盖。全市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全部实现免费开放。送戏下乡、村村通工程、城市和农村公益电影免费放映工程等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在市区每年投资120万,装配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目前已达到6家。
七、规范市场秩序,监管促繁荣。简政放权,下放多项行政许可。完成各类文化企业年检。采集全市文化经营场所基础信息,做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存量数据的上线激活工作。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强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监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完成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开展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征集文物1467件套。启动对战国时期晓塘古城的调查勘探,茶陵建县历史或可提前数百年。编制茶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全面普查业余文艺团队情况,我市共有业余艺术团队1286家。
八、打造一县一品,产业添后劲。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在全市打造“一县一品”。目前,每个县区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挖掘一个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今年,我们制作了文化产业宣传片,建立了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有24个项目在长株潭这个平台上发布,有一些项目正在洽谈中。全省两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20XX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且这两个项目都在株洲,分别是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和株洲神农文化传承中心建设项目。
(二)
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我们对做好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我们一定紧扣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准确定好位,努力做好事。下一步,拟在以下方面努力。
1.深化体制改革,把活力激发。培育社会力量办文化,推动文化部门逐步向管文化转变。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搞好事业单位建立法人结构治理试点工作。探索组建社会文化理事会,多渠道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构建公共平台,把服务健全。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城市为抓手,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在县市区重点打造“五个一”,在市级重点加快四馆一中心的改造和新建。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打造特色文物景点。完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做好特色项目的研究和推介工作。
3.加强行政监管,把导向摆正。加快广播电视监播中心建设,规范新闻从业秩序。健全文化从业主体准入、退出机制,把好文化安全关口。鼓励提升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创作,积极向社会推介优秀文艺作品,发挥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
4.建设人才队伍,把品牌做精。创新思路,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出人、出戏、出精品。重点与北京团队联手,完成大型音乐剧《垃圾宝贝》创排工作。创作、移植、复排一批优秀剧目并免费公演,打磨提高创作演出水平。
5.培育市场体系,把产业带活。大力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提升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带的聚集能力和开发能力,促进大项目引领,大企业落户。搞好调研和对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20XX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有全市GDP7.03%,争取每年有新的进步。
3乐陵市文广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一、20XX年的工作总结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1、创新推出群众文化活动早知道举措。年初,市文广新局将20XX年开展的十五项群众文化活动项目、时间、地点、程序等进行排列,印制了“20XX年群众文化活动早知道”6千份,通过电影放映员分别张贴在我市1089个行政村,让全市群众都能够及时了解、参与和监督。这在德州市各县市是首创。
2、创新制定乐陵市文化地图。为让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了解我市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到全市文化建设上来,市文广新局年初将乐陵现有的综合文化站、文化遗址、旅游景点等所有文化资源进行筛选编辑,印制成地图,并对各文化资源点进行简要介绍。这在德州市绝无仅有。
3、两馆建设提质达标。市图书馆藏书已达7万册,图书借阅达8000册次/年,新建设的图书馆分馆正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完善电子共享工程、少儿阅读、报刊阅读等三部分功能。根据省文化厅文件要求的各县建设“尼山书院”的规定,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已经确定利用文庙建设尼山书院,20XX年底建设完毕。市文化馆免费业务辅导和培训已成常态。启动了广场舞千人培训工程,目前已培训了广场舞文艺骨干1000余人,泥塑爱好者1000余人。
4、孙轶青艺术馆隆重开馆。孙轶青艺术馆的建设在我市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彻底结束了我市没有公共博物馆的历史。纪念馆建筑面积有1024平方米,展藏了孙轶青书法精品百幅及其毕生所集藏的砚台一百零八方。还展藏有《来禽馆真迹》刻石三十二块,成为全国研究孙轶青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史和邢侗书法艺术的基地之一。为此,枣节期间,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专门在我市举办了“孙轶青艺术研讨会”和“王羲之书法论坛及来禽馆石刻研讨会”。
5、村级文化小广场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跃上新台阶。到目前为止,已经为新建村级文化小广场免费配备音响锣鼓600套,为全市的综合文化站及文化大院配备了电脑、电脑桌椅90套,根据市委要求,到年底将有60%的自然村建起文化小广场,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已经有40%的村建成立起广场舞蹈队、秧歌队、高跷队等群众文艺活动团体,切实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
6、重大艺术培训基地成功落户。在市文广新局的积极争取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培训基地和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培训基地成功落户乐陵,这将为乐陵艺术人才的培养交流和文化事业的跨越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7、“结对子、种文化”工程效果明显。市文广新局根据群众需求,结合本部门职能,20XX年初,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在全市开展了“栽种文化”工程,要求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企事业单位,各乡镇将文化帮扶作为全年驻村工作的重点来抓,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在所包村开展“选择一个项目、建好一个广场、购齐一套设备、组建一支队伍、活跃一个村庄”等五个一活动,到年底,有400个村完成了五个一的工作任务。
(二)文化活动开展如火如荼
1、送电影下乡活动更加深入。全年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800余场,观众达80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村村送电影的目标。
2、广场舞风满城乡。今年,文广新局组织开展了两次广场舞比赛,参赛人员3千多人次。5月份,联合体育局、总工会组织开展了广场舞比赛,参赛队伍25支,参赛人员千余人。激发了全市人民群众的广场舞参与热情和积极性。11月18日,“20XX年乐陵市第二届‘舞动枣乡、幸福乐陵’广场舞大赛”决赛在我市文化娱乐中心广场举行,18支代表队一争高下。经过一个多月的选拔,当日参赛的18支代表队经历预赛、复赛,从最初的160多支广场舞队伍中脱颖而出。杨安镇、市中街道、孔镇镇代表队共同斩获一等奖。本次参赛人数多达2千人,充分激发了全市人民群众的广场舞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目前全市广场舞团体达四百多个。遍及全市城乡、社区、农村。
3、送戏下乡活动深入人心。全年送戏下乡100多场,周末剧场40多场,截止目前,观众达8万人次。所到之处,还动员当地的群众一同演出,此举让很多民间老艺人献出了绝活,尤其是频临消失的民间艺术(如哈哈腔、东路梆子、渔鼓腔等)也得到了表演机会。既为广大群众提供丰盛的视听盛宴,也有效地抢救保护了频危传统戏种的传承发展。
4、“上苍的艺术—20XX枣乡风情山东美术名家作品展”圆满举行。“上苍的艺术—20XX枣乡风情山东美术名家作品展”在山东省文化馆举行,这次展览展出了当代山东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绘画艺术家的六十五幅绘画精品,彰显了乐陵民俗风情文化的无穷魅力,充分体现了乐陵的乡土风貌。展期为11月7日—9日,参观人数达5千人次。这次展览也是山东省美协首次专门为一个县举办活动,是我省文学艺术界认真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活动。
5、节庆期间活动多彩缤纷。自20XX年开始,我们举行了元旦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节期间的农村大秧歌、锣鼓比赛、广场舞大赛、消夏晚会、送戏下乡、组织庄户剧团巡演,并伴随着20XX年度金丝小枣文化艺术节,文广新局开展了“我美丽的家乡—乐陵”摄影展活动,乐陵市首届集藏展,群众文艺汇演,广场舞预赛等。
(三)乐陵抗战史整理引起广泛关注
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共产党冀鲁边抗日斗争的行政、军事中心,乐陵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日、伪军进行了不屈的英勇斗争。为了全面、完整、详细地将抗日战争时期,乐陵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遭受的巨大损失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记录下来传给后人,文广新局与企业合作,组织人员开展了《乐陵抗战那些年、那些事》的采访编辑工作。目前已经采访亲历者290人,撰写文史资料40多万字,整理工作基本完成,12月底付梓出版。
(四)文化产业实现了新突破
1、体制改革激发市场竞争力。文广新局积极推行文化体制改革,整合下属演艺资源,成立三足鸟演出公司,面向市场进行创作演出,实行演出补贴制,使演出场次不断扩大,演出收入不断提高。也带动了全市各演艺团体的积极性,激活了全市演艺市场。目前,活跃在全市城乡的文化团体达10多个。
2、民俗文化产业实现新崛起。市文广新局成立了专门的民俗文化产业服务中心,在五十亩枣林游览区核心位置,建起了基础设施完善的乐陵市民俗文化街。总投资达八十余万元的枣木雕刻、老家具、石磨坊、粗布坊、枣饭食、茶馆书场、画廊等十余个项目落地营业,绑笤帚、扎灯笼、钜缸钜盆等手艺设摊经营,豆腐坊、古玩、香油坊、陶吧等项目也即将落户,而且招商活动正进行。每周六的民俗文化产品大集,也在酝酿筹建中,届时将吸引周边的民间艺人、文化产品经营者携带各类民间手工品、古书古玩、花鸟鱼虫、奇石旧货等来此交易。
3、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品牌。近年来,市文广新局大力挖掘枣文化资源,努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在50万亩枣林游览区中心的八里庄村建起了中国画枣村。画枣村是中国唯一的以枣树形象、枣林风光、枣乡风情、枣乡人家等枣文化为主题进行写生、创作、交流、培训的特色文化专业村和特色文化基地。设有“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基地”、“清华美院枣林写生创作基地”、“乐陵市画枣研究会”、展览室、创作室、培训室等机构和设施,是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基地之一。
二、20XX年工作计划
(一)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
1、图书馆搬迁工作。现有图书馆处于地下,积水潮湿,容易损坏图书、电脑等设施。20XX年将搬入新馆,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读书需求。
2、“孙轶青艺术馆”、“尼山书院”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提高吸引力和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素养。
3、继续开展好“政府买单、百姓看戏”送戏下乡活动。继续搞好20XX年的送戏下乡活动。同时,排练新戏,提高水平,积极开拓市场,将更多更好的节目奉献给广大群众。
4、开展好重大节日文化活动。在持续开展好春晚、正月十五赛秧歌、大明星海选、消夏晚会、小枣节系列活动等的同时,还将在20XX年枣节期间举行“第四届枣乡风情艺术节”,包括绘画展览,雕塑展览,音乐会,尚氏形意拳武术大赛等文化活动。尤其尚氏形意拳,是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全市人民所熟知,知名度已遍及全国各地,借助枣节期间举行一次尚氏形意拳大赛,进一步做好保护及传承工作。
5、继续为新建文化小广场赠送音响锣鼓。截止20XX年年底,我市已建成文化小广场600余个,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为所有文化小广场配备了锣鼓、音响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XX年,全市1089个自然村将全部建起文化小广场,我们将加大扶持力度,在赠送设备的同时,及时跟进培训工作,真正发挥文化小广场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6、开展好农村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每乡镇三个村的比例,在有条件的村开展农村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将农民教育、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和电子共享工程等集中起来,整合资源,方便群众,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当中发挥更大作用。
7、加强对《乐陵抗战那些年那些事》英雄人物、感人故事的宣传。今年年底《乐陵抗战那些年那些事》将付梓出版,20XX年我们将根据书籍中的感人故事、英雄人物进行微电影的拍摄。还将进行河北梆子、西河大鼓的改编,各地传唱,让冀鲁边精神家喻户晓、世代相传。
(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市、乡、村三级管理体系。按照上级要求,成立文物局,充实市级管理队伍,各乡镇明确专管文物的副乡镇长和工作人员,各村确立一名文物管护员。
2、摸清考古遗址家底。聘请专业队伍,对全市内的奎台遗址、魏王城遗址、惠王冢遗址、寨头堡冢上遗址、铁营西营遗址、郑店殷家岳石文化遗址、郑店大(小)冢子、刘武官三女坟等重要遗址的范围、年代、考古价值等进行全面考古定性。
3、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升级工作,尤其做好文庙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继续推动文化产业工作
1、将“中国画枣村”做大做强。“上苍的艺术—20XX枣乡风情山东美术名家作品展”的举行,达到了展示特色、创新品牌、发展产业、提高水平的效果。20XX年将进一步围绕产业基地的培育,产业链条的延伸,产品成果的展示和销售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特色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做出品牌。
2、民俗文化产业服务中心形成规模。在现有的民俗文化街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招商工作,吸收民间艺人每周六进行表演活动,增加人气,逐步形成民俗文化大集。
3、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协助企业做好跃马河养马场建设和乐福州文化产业园建设工作。探索善化桥老棉花加工厂艺术区改造工作。
(四)文化市场执法工作
1、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切实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营造健康有序的意识形态环境;围绕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主题,继续开展文化市场的各类专项整治行动。
2、进一步加强机关规范建设。尽快理顺我市文化市场执法体制机制,全面完成工作人员进编工作,真正做到定岗、定责;建立健全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处理好与相关执法部门的关系。
3、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工作水平。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锲入点,加强执法队伍的政治、思想、作风、组织建设;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整体案件查办、案卷文书制作等业务水平。
4南沙区文广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一、20XX年工作情况
(一)全面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20XX年,在各镇街文体中心的大力配合下,我局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主要阵地,充分调动区内各文艺团体和文艺积极分子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全面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在各项文化下乡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注重结合春节、端午等传统节庆习俗和区域性群众爱好特点,有针对性安排演出形式和内容,大力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同时,根据“创文”、主题教育等实际工作要求,通过与区文明办、妇联、团委等部门配合协作,将文化下乡活动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将宣传教育目标融入到文化下乡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二是坚持开展各类文艺技能讲座、培训活动。所举办的“人文南沙”等文艺讲座和培训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文艺爱好者的关注和和喜爱,并逐渐成长为南沙文化工作的“品牌”。这些讲座和培训活动在提供交流平台、提升区内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素养的同时,也有效扩大了区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阵地的社会影响力。全年共举办培训、讲座62期。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比赛交流活动。牵头组织举办了主持人大赛、歌手大赛、醒狮大赛、广场舞、达人秀、咸水歌会等活动12场;组织区内的文艺表演团体和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比赛交流活动,获得各式奖项32个。通过这些比赛交流活动,开阔了南沙文艺人才的眼界,交流了经验,也向外界展示了南沙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南沙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更是有力地提升了我区的文艺工作的水平和档次。四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针对到馆读者数量的持续增加,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同时,通过增设馆外固定流通点和自助借阅机等方式延伸图书馆的服务链条;通过举办读者故事会、亲子阅读活动等活动,从儿童入手培养居民群众的阅读兴趣。20XX年度,南沙区图书馆的进馆读者数、图书流通数、借书证新办数都保持了连续快速增长,其中,流通总量近35万人(次),较好地发挥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五是认真做好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在确保为每个村居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基础上,根据区内工厂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对电影观影需求旺盛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放映队深入工厂企业播放外来工喜欢的电影,多方位地满足基层群众的观影需求。全年放映数字电影1800余场,受益群众20余万人。
(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统筹推进南沙图书馆等区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在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强化沟通,倒排时间、并联推进的工作方式,形成了协同配合的整体工作机制;通过对周边新近建设的图书馆进行学习调研活动,为理清图书馆项目建设思路,明确项目需求奠定了基础;通过组建由省、市图书馆建设管理的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参与项目建设的全程指导,增强了项目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主动加强与规划、国土、拆迁办、项目原用地单位的沟通协调,为实现项目于20XX年底开工建设的工作目标准备了条件。二是继续实施基层文化改造提升工程。为贯彻落实区委提出的建立与人民群众同步共享开发建设成果机制的要求,从20XX年开始,由我局牵头实施的“基层公共文化改造提升五年提升计划”,于20XX年再度成为区政府年度“十件民生实事”的工作内容予以重点保障推进。由区财政投入269万,对1个文化站、4个文化广场、20个文化室等25个基层文化设施进行了改造。通过硬件设施的改造提升,扩充完善了这些场所的服务功能,有力地提升了最靠近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知民所需、为民服务”的工作目标。
(三)大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20XX年,我局继续积极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推进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打造。一是参与组织举办了第8届广州水乡文化节和第8届南沙妈祖诞文化旅游节。两项活动共吸引了珠三角地区及至港澳台地区多达50万群众的参与,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南沙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擦亮了这两个文化品牌。二是并与黄阁镇配合协作,对黄阁镇具有传统优势的麒麟舞进行艺术包装策划,并作为文化精品参加了广东省第五届音乐舞蹈花会,获得银奖;并成功将黄阁镇推荐成为“中国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之乡”。较好地打造出黄阁麒麟舞这张新的文化名片。同时星海文化品牌的打造也在积极筹划中。三是积极参加星海故里文化品牌的打造工作。会同榄核镇开展了星海故里品牌打造策划方案的制定,为深化实施星海文化品牌打造进行了前期工作准备。
(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
目前,全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17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5个;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个、市级1个,计划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5个。
针对区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散、管理人员少等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落实。一是针对每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关信息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全面的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工作预案,为实施维修保护奠定了基础。二是结合文物点分布情况,以存在文物点的村(居)为单位设置文物保护监督员,并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落实巡查监管责任,从而构建起更完善的文物保护网络,大力扩展文物保护工作力量。三是推进智慧文化执法系统建设。对南沙虎门炮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以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对相关文物的远程监控保护。四是积极开展《广州南沙虎门炮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为全面实施南沙虎门炮台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一是加强“非遗”传承基地建设,大力麒麟舞、咸水歌等非遗传承人。二是成立了南沙水乡文化研究会,搭建南沙水乡文化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工作平台。三是积极组队参加各类“非遗”项目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南沙的民俗文化。四是切实做好“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并成功推动黄阁镇申报成为“中国民俗文化艺术之乡”。
二、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调研南沙指示精神,按照区委二届六次全会的各项部署,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相关工作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南沙图书馆项目建设,启动南沙城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南沙博物馆岛等项目建设相关前期工作。二是继续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提升工程,升级改造110个公共文化室,进一步提其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在自贸区各片范围安装35台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