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周记工作方案内容页

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2024-06-02 01:42:01工作方案

  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体育资源。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形成和方法,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活动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第二节课后

    三、活动内容:

    1、晴天室外项目:

    上午课间活动项目为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和自编操活动项目以及各班自创自编的项目。体育活动课除了上述活动形式外,还可以开展两人三足跑、摸石子过河、袋鼠跳、迎面接力、传球接力、木板鞋等项目及自创自编的项目。

    2、雨天室内项目:

    棋类活动、室内游戏、观看电视节目等。

    四、活动程序:

    上午课间25分钟活动:

    程序一: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自编操(4分钟)——广播操(七彩阳光)(5分钟)——乒乓球特色操(4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程序二: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指定活动(13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五、活动组织

    1、组织分工:

    政教处: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

    教科室:负责对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开发。

    体育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活动。

    科任教师:协调各班的场地划分,配合政教处对各班级进行监督检查。

    班主任:班级活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好本班的活动,监督本班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及安全。

    副班主任:分配到班,协助组织,参与活动。

    2、组织形式: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班主任、副班主任和班干部组织,科任教师协助,在一块场地内开展广播体操、指定项目或者自选项目的活动。

    3、组织要求:

    (1)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地点。

    (2)各班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学校将在每年两次的体育节中组织比赛,对好的创新活动项目进行奖励和推广。

    (3)自选项目由项目开发组提供,各班级选择,或者班级师生自创。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但必须报体育组备案后方可开展。

    (4)各班级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和音乐开展活动,不得延迟或拖延各活动时间。

    六、活动管理

    1、下课后班主任、班干部应及时将班集体带到指定地点,体育委员做好集合整队。

    2、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点名记录一周后上交到政教处。

    3、活动中政教处、学生会对各班级进行抽查点名。

    4、无故缺席三次以上的同学不能获得体育与健康课学分,经教育不改者报政教处,酌情给予一定处分。

    5、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讨论大课间活动出现的问题。

    七、评价

    评价内容:出勤、组织开展情况、比赛等,纳入文明班级评比范围。

    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体育资源。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形成和方法,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组织领导机构

    1、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下设项目开发组、指导教练组、督查组,负责活动的开发与组织。

    (1)项目开发组:

    组 长:

    组 员:

    顾 问:

    (2)活动指导与教练组:

    组 长:

    组 员:全体体育组教师、音乐教师和特聘教师

    (3)活动督查组:

    组 长:

    组 员:各年段长

    三、活动时间:

    1、每周一至周六第二节课后,毕业班9:10—9:35,非毕业班9:35—10:00活动时间25分钟。

    2、每周一节的体育活动课,活动时间60分钟。

    四、活动内容:

    1、晴天室外项目:

    上午课间活动项目为广播体操(青春的活力)和跳绳(长绳、短绳、花样等)、跳橡筋绳、简易健身操、简易街舞、集体舞、秧歌舞、踢毽子、呼啦圈、游戏、自编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项目以及各班自创自编的项目。体育活动课除了上述活动形式外,还可以开展两人三足跑、摸石子过河、袋鼠跳、迎面接力、传球接力、木板鞋等项目及自创自编的项目。

    2、雨天室内项目:

    棋类活动、室内游戏、观看电视节目等。

    五、活动程序:

    上午课间25分钟活动:

    程序一: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广播操(青春的活力)(5分钟)——自选活动(8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程序二: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指定活动(13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六、活动组织

    1、组织分工:

    政教处: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

    教科室:负责对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开发。

    体育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活动。

    年段长:协调各班的场地划分,配合政教处对各班级进行监督检查。

    团 委:配合政教处作好评价工作。

    班主任:班级活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好本班的活动,监督本班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及安全。

    任课教师:分配到班,协助组织,参与活动。

    2、组织形式: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和班干部组织,科任教师协助,在一块场地内开展广播体操、指定项目或者自选项目的活动。

    3、组织要求:

    (1)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地点。

    (2)活动所需器材由各班级统一安排,学校不提供器材。各班级可购买一些经济实用的器材(如跳绳、毽子、橡皮筋等)。

    (3)跳绳(短绳)活动每个班级必须开展。(每人至少配备一条短绳)

    (4)各班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并对活动内容及器材进行创新,学校将在每年两次的体育节中组织比赛,对好的创新活动项目进行奖励和推广。

    (5)自选项目由项目开发组提供,各班级选择,或者班级师生自创。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但必须报体育组备案后方可开展。

    (6)各班级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和音乐开展活动,不得延迟或拖延各活动时间。

    七、活动管理

    1、下课后班主任、班干部应及时将班集体带到指定地点,体育委员做好集合整队。

    2、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点名记录一周后上交到政教处。

    3、活动中政教处、学生会对各班级进行抽查点名。

    4、无故缺席三次以上的同学不能获得体育与健康课学分,经教育不改者报政教处,酌情给予一定处分。

    5、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讨论大课间活动出现的问题。

    八、评价

    评价内容:出勤、组织开展情况、比赛等,纳入文明班级评比范围。

    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三: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发利用我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变原有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为分年级分班级、多项目多场地等多种形式并举,进一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中体现民主、合作、创新的意识。并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5.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三、实施措施

    (一)建立“五个”保障体系,确保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促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

    (1)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国民     副组长:李瑞达、金映秋、桑振东、周峰

    成员:董浜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2)体艺综合指导组:

    组长:周峰

    副组长:陈良宝、徐维军、陆人杰、邵杰、吴雪良、陆耀新

    成员:董浜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2.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随意性,学校规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与副班主任老师协助辅导老师共同指导和参与学生的活动,建立领导督查、艺体教师指导的制度。

    3.时间保障。根据上级安排和我校的实际,学校作息时间作相应调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段时间进行,上午为每天上午9:10——9:35(星期一升旗)这段时间,早操包含在大课间活动里,早操结束后进行分年级分班活动。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下午为3:35——3:55。若遇阴雨天改在室内进行,如:棋类活动、智力游戏等。

    4.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自己也是活动者,这既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由学校体育室提供。另外提倡每位学生自备跳绳、毽子、棋类器材中的其中一样。

    5.安全保障。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正副班主任和协助辅导老师跟班进行现场活动指导。

    (二)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上午的大课间活动按规定进行,下午的活动除时间、场地及活动内容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空间上各班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各正副班主任和协助辅导老师可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项目。

    四、上午大课间活动流程

    1.进场:5分钟

    上午第一节下课后学生稍做休息,当集合号响起后,各班迅速在教室门口排队集中,然后随着《学习雷峰好榜样》乐曲进场。

    2.做操:全校学生齐做《希望风帆》广播操(5分钟)

    3.活动:广播操做完后,各年级在指定场地分组活动。(10分钟)

    4.退场:集合号再次响起,全校学生迅速集中,班主任整理好队伍,按《学习雷峰好榜样》乐曲退场(5分钟)

    5.解散:各班全部回到教室,音乐声停,班主任宣布下课解散。

    五、大课间活动各班指导老师和活动内容安排:(见附表1)

    各年级活动内容循环进行

    六、大课间活动各班活动场地安排:(见附表2)

    七、大课间活动注意事项

    1.全体教师必须人人参与大课间活动,各班指导老师必须同时到场负责组织管理学生有序开展活动,并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正副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地

    参加活动。少先队对各班广播操和大课间活动进行评比检查。

    3. 实施大课间作息制度,目的是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请全校教师切实提高认识,把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文件精神,推动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认真落实《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范文之规划方案: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宗旨,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育人效益。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 目标和原则

    (一) 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 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考虑今后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猜你喜欢